我在寫公司電子報(肯園電子報第31期)要用的文章,
關於一月的一個講座內容。
但是有些東西,想寫,卻不合適放在那兒。
其實真正想說的是,在這場講座當中,勾起了我許多的回憶與情感,
因為淡水對我來說,是個有故事的地方,早已超越了冒險或旅遊。
小時候,媽媽常常帶著我跟弟弟,搭著小火車到淡水,
一小時二十分鐘的慢車,將我們從都市帶到有海的地方。
小孩子總是樂的,可以吃鐵蛋蝦捲,可以搭渡輪,
我們從來也不會問,為什麼。
但是我現在瞭解了,媽媽要離開的不是都市,
她是在窒息與壓力下,尋求一個出口。
或許是帶著這樣的童年記憶,當我結束了一段原先以為會長久的感情之後,
離開居住多年的地方,帶著斷裂的痛苦,我也選擇了淡水作為逃離之地,
在那可以看見海的套房中,
每天望著沒有邊際的天空與海洋,
慢慢的重新給自己一個家的定義,也開啟了一段新的感情。
甚至,最最奇妙的,是發現曾經相愛過的一個男孩,
在他自殺後,我以為已經永遠失去他,
但卻發現,其實他的骨灰就安置在附近山上的塔位中,
天氣晴朗時,從我的陽台就可以看見山中的塔,
若騎著車去探訪,也只要30分鐘的曲折山路,就到了。
住在淡水的那些時日,我熱中於探訪這個小鎮的每個角落,
標出屬於自己的記憶地圖,建立出一種奇妙的歸屬感。
因此即使現在已經搬離的淡水,但我依然需要,時常回去那兒走走,
或許在小巷弄裡面穿梭,看看那些可愛的老房子們,
到熟悉的咖啡店坐一下午,拍些街貓的照片,
看著夕陽彩霞變成月光灑落海面,然後才離開,重新回到都市。
我常常覺得自己是沒有歸屬感與故鄉情結的人,
在台北生長到十四歲,然後搬到屏東住了六年,然後大學時又回到台北。
這兩地對我都有意義,但少了一些什麼。
但如果,有一天,要為我的鄉愁找個定義,
或許淡水將是一個合適的答案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